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时光盒


写给我的小孩,继森与继锴:

最近外婆家楼上的两个木橱坏了,要丢了。于是妈妈帮忙整理橱里的东西。把还要保留的用新的箱子重新装起来,把不要的东西丢掉。你们要知道外婆家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超会收藏垃圾的。妈妈找到了三大箱的少年读物,有好学生,少年周刊,中学生,学海,椰子屋,焦风,青梳等等。其中学海和椰子屋还是从第一期开始收藏的。妈妈一边整理一边读着,在十多年后读着这些刊物,还是觉得很好看。这些刊物就好像一个时光盒,收藏着的是妈妈和阿姨们的成长记忆。许多以为已经忘了的事情,看过的书和电影,听过的歌,在这个炎热的午后,记忆就像被开了锁,满泄的陈封往事,轻轻柔柔的在妈妈的脑海里飘荡着。妈妈抬起头偷偷看了一下门外的天空;天空还是一样的蔚蓝;那每到年底就来访的北风,还是一样热乎乎的,放肆的吹着。原来我们一直都在,走过我们的是时间。

妈妈也找到了一本小册子,第一面写着:这是我心爱的书 所以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 林慧锶 1985年5月。字体写得歪歪倒倒的,却也没写到底取了个什么名字。里头尽是听写纪录,老师交待的家课,假期作业和班上值日生工作安排表。收藏的这么好,那一定妈妈小学二年级时非常喜爱的册子了。妈妈还找到了少年时期刊登在这些刊物里一些文章,妈妈把这些文章剪了下来,收在一个文件夹里。这是妈妈另一个时光盒了。

我的孩子们,你们的第一个时光盒,妈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那是一个小小的红色盒子,里头装着四个红包袋。分别装着你们干枯了的脐带和满月时候剃下来的头发。妈妈用红线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希望你们两兄弟一直都相亲相爱,心连心,互相扶持。

而你们呢?我的孩子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会不会也为自己留一些见证品?你们会选择一路慢慢走去,看清自己的每一个步伐,在彷徨的时候停顿思考,小心而坚强;又或是选择仓促成长,然后选择相信人生有少许遗憾才是完美?

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

给孩子的礼物


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赛的金牌得主是来自中国河北省的安金鹏。他来自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有个伟大的母亲。为了供他念书,母亲卖了家里的一切产业,又四处借债为他筹足学费。他用的数学草稿纸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也不轻言放弃,因为在他面前,有一位从不向困难低头的英雄,他的母亲。
我想,这位母亲,给于她的孩子最有价值的教育,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父母必须给于孩子一生受用的三份礼物。
第一份应该给孩子的礼物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会帮忙分担家里的一切事务。
第二份礼物是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第三份礼物是培养孩子乐观面对生命,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自然就有了照顾自己的能力,对生活的责任感。我相信一个在生活细节上都可以处理的井井有条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委以重任。
对阅读拥有浓厚兴趣的孩子,会自动自发的探索知识。
我反而觉得,第三份礼物特别重要。拥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孩子们自然就有追逐梦想的勇气,也有面对失败与挫折的能耐。 当然,这其中也需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自律的生活形式和求知求新的心态来互相配合。
如果我的孩子们长大以后都拥有这三份礼物,我想,比起任何我可以留给他们的物质资产更加有所价值。我就没什么是不放心的了。

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

阿祖


写给我的小孩,继森和继锴:
妈妈很想为你们的成长做个完善的纪录。你们的生活点滴,成长趣事,还有身边疼爱你们的,陪伴你们长大的人.
打从你们一出世开始,除了爸爸和妈妈之外,最熟悉的就是照顾你们的外公外婆和外婆家的成员了。有一个人,对于你们的到来,感到欣喜万分。她就是妈妈的婆婆,你们的阿祖。
妈妈的婆婆,你们叫她阿祖。你们是阿祖排名第四十八和第五十二的曾孙子。
阿祖来自中国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镇莲塘村。有个很美丽的名字, 叫陈秧。十八岁那年嫁去隔壁宣化村。婚后五个月,妈妈的公公(你们也叫他阿祖)就抱着他的淘金梦下南洋。隔年,阿祖生下了第一个小孩,妈妈的大姑,就这样带着孩子在中国家乡照顾着两个家庭,夫家及娘家。一直到一九四八年,妈妈的曾祖父,曾祖母和外曾祖父都相继去世后,阿祖才带着还没见过爸爸的女儿到马来西亚和分开了十二年的丈夫团聚。
当她说起在中国家乡的生活,总是神采飞扬的。关于饲养牛只的方法,耕稻的点点滴滴,她的童年,她的生活。没听过她抱怨生活的艰辛,对于在马来西亚另组家庭的丈夫也没有半句怨言。她觉得最骄傲的事情是她一个人撑起两个家庭的重担,却不曾欠人一毛钱。就连她的父亲欠人的三毛钱,她也在到马来西亚来之前,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它给还清了。言语中听得到她的自信与骄傲。
她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家乡的人写了一封信来。就这样而已, 她说。就只是轻轻的说。
阿祖在一九六三年的时候第一次回去探亲,为家乡已经过世的亲人办了场大型豪华的仪式,拍了张好大的照片回来。外婆还保留着。一九八八年,阿祖再次回家乡探亲,六十天才回来。二零零四年五月,妈妈和真姨姨陪伴阿祖到北京探望妈妈的表姐,也到福建去探亲。那里是一个风景美得像一幅画的农村。凉凉的天气,绿油油的稻田,亲切的人们;一切都叫人觉得好不舒服。我们在乡下待了一个星期,住在阿祖的侄儿陈守利伯伯家中。就只是这里走走,那里走走。阿祖感到安慰的应该就是家乡的人都生活的很好。那一星期里,阿祖见到了她的儿时玩伴,以往一起同甘共苦的林家媳妇们。那一星期里,她就像是一个快乐的小孩子,迫不及待的要我们认识她家乡的人与事。要我们分享她的喜悦。某天晚上,守利阿伯让妈妈到他的书房里,妈妈看到了墙上挂了好多我们这些年来从马来西亚寄来的照片,守利阿伯也让妈妈看了从马来西亚寄来的信。这一切,都保存的如此的好。就因为这一点的血脉相连,让相隔遥遥两地的人们,紧紧相连。
妈妈从小,是跟阿祖睡同一张床的。妈妈结婚那天,阿祖坐在厨房里,偷偷的哭了。那一刻,妈妈就真的觉得,自己是家里嫁出去的女儿了。
阿祖不会叫你们的名字,她就自创名字给你们。哥哥继森叫‘狗仔‘,弟弟继锴叫'养鸡的‘。每天早上,阿祖就坐在她常坐的藤椅上等着你们的到来。看见爸爸的车在家门口停下,阿祖就笑了。妈妈会把弟弟递给她抱,再张罗哥哥吃早餐,然后去上班。妈妈常常认为,外婆是照顾你们的人,而阿祖 就是陪伴你们生活的人了。哥哥继森是个有心的孩子,每当有东西吃,他总会先给阿祖一份,自己再吃。弟弟继锴是个好玩的孩子,坐在阿祖脚上眼睛却到处张望,看看有哪个大人有空抱他去走走。阿祖不能抱着你们到处走。她就只是抱着你们坐在藤椅上,唱福建乡谣给你们听;给你们说唐山的故事。
将来你们长大后,可能已经不记得阿祖怎样陪你们玩;怎样替你们吃掉所有你们不要的饼干;怎样在你们午睡的时候,坐在摇篮边轻轻的摇,直到你们醒来;唱怎样的乡谣给你们听。妈妈却希望你们会永远记得这一位长辈给于你们的关爱。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气,有机会和家里年长的一辈相处在一起,妈妈和你们一样有这样的福气。我们应当感恩。我们一起祝愿阿祖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了解


有一位女学生告诉我说,她曾经因为觉得父亲不了解她而在吵架的时候跳起来刮了父亲一巴掌。
我听了,目瞪口呆。我想,那位父亲,也一样。
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了解应该去到什么程度,又要如何拿捏这其中的平衡点呢?
曾几何时,我们对于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熟悉。
孩子的面容,孩子的声音,孩子的眼神,孩子耳朵的弧形,孩子的手指和脚趾,孩子身上的每一个胎记,我们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在还不能用言语和孩子沟通之前,我们甚至可以分辨孩子不同的哭声所代表的不同的意义。
怎样的哭声是肚子饿了,怎样的哭声是尿湿了, 怎样的哭声是要撒娇要抱抱。我们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是什么让我们对于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陌生了呢?甚至产生了言语也不能跨越的代沟。
是生活。是我们忙碌的生活和逐渐松弛下来的,父母的重任。
有人说,养育孩子嘛,最辛苦是前两年啦。孩子会走路会说话以后就轻松了。
就是这一句话,就是这一个想法,让我们慢慢从孩子的生活中抽离,也让我们和孩子们渐行渐远。
孩子有时候比大人更会隐藏他们的孤独感。尤其当他觉得大人完全不了解他的时候。当他对于认知有所渴望却不能从大人处得到答案的时候,我们这些大人们就慢慢的被他们排斥于他们的世界之外了。
如果可以的话,不要离开孩子的世界吧。而且还要跟随孩子们的成长而有所成长。有时候我们必须是孩子的保护者,有时候我们必须是孩子的朋友;有时候我们必须是说故事的人,有时候我们必须是一位聆听者。
这当中,没有假期,也不图回报。
我问那个女学生,后来是不是挨了一顿揍。她说没有,父亲只是看了她一眼就走开了。
我为一个假设想好了一个答案。假设有一天,我的孩子对我说,妈妈你不了解我。我会回答说,我当然有可能不了解你,毕竟我和你相差了三十岁,而且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们才需要常沟通,互相了解体谅,才能够一起生活在现在的环境里。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我还记得这个答案。

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幸福感

/幸福/
有朋友问我如何为幸福定义。
简单的,直接的,我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幸福了。
想得深远些,我觉得幸福与否,在于你是否满意你自己。从表面的,你的外表,你的工作,你的嗜好,你的生活形式。到内在的,你的性格,你的思考方式,你的逻辑。
怎么知道我们满意不满意自己呢?朋友再问。
就生一个孩子吧。我说。
然后你可以慢慢的想。你希望你的孩子像你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和你同样的容貌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和你同样的性格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和你同样的工作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拥有和你同样的生活方式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恭喜你。你是满意你自己的。
孩子是父母亲的宝。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拥有世间最美好的事与物。
如果你的答案是犹豫的。也别灰心失望。至少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可以再自我增值,自我成长的道路。
我们都在学习,而且永远不会太迟。
孩子的爸说我喜欢用数学运算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样大有问题。他说。
比如说,孩子们的奶奶常说小继森像极了他们的曾祖母。娘家的邻居却说他像极了我。那我就问孩子的爸说,你看着我的脸,会不会觉得很亲切啊?因为如以类推,我就是一幅你奶奶的脸呀。
所以我是不是应该就是很简单的相信,女人的幸福,是比较比出来的。今天我有了一卡的钻戒,觉得很幸福。明天某人拥有两卡的钻戒,好像是她比较幸福了。
这样下去日子会很忙碌哩!
而男人的幸福感呢?小孩的幸福感呢?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孩子的名字


/六个月大的继森与六个月大的继锴/

有朋友对我说,为我们为孩子们取的名字感到失望。我一笑置之。
我有非常喜爱的四个字, 宁 静 致 远。这应该是当国民党退居台湾时,蒋介石在写给宋美龄的信中, 信末的四个字。
我常想,如果我有四个孩子,那该多好。我可以让四个孩子, 各取宁静致远这四个字的其一。
后来我又想, 现今的社会经济状况应该不允许拥有太多孩子吧。不然就要两个孩子,最好是一男一女,索性就叫 宁静 和 致远。
结果我的孩子一个叫郭继森,一个叫郭继锴。
因为我的孩子们是继字辈的。取自于 继承祖志,光耀源流 这祖训。
老大出生的时候,我确是有想过要给他取名为继致 或继远。谁叫我们两夫妻又相信命理学,加上我有个会替人看命的外公,再加上孩子的爸有个当命理师的朋友。这一切机缘巧合不得不让我们把这事交给他们办。我还是有相信一命,二运,三风水这事情。一个好的名字对于人的命途会有好的帮助。
结果出来了, 老大要木,要十二划的木。“看来只有叫继森了。”孩子的爸在电话那头好像很委屈的说。继森继森, 也蛮不错的。就定了下来。
到了老二的时候,我心想,老大叫继森,老二就叫继磊吧。这样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两兄弟了。
结果又出来了。老二要金, 要十七划的金,“看来也只有继锴和继键这两个选择了。”孩子的爸又好像很委屈的说。经过考量后,我们要了继锴这名字。
名字套在孩子身上后,突然都变得动听起来。
又有朋友问道,为什么不给孩子们加个英文名呀?方便叫嘛。
我的答案简单些。我觉得孩子们的第一个名字已经交给我们来决定了。如果将来他们真觉得需要个洋名,这个自主权就交给他们自己吧。
孩子的爸说:看哪天有哪个洋人给他的洋孩子加个中文名, 我就来给我的孩子们取个洋名吧。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诗佩的猪脚醋

/诗佩到家里来/

做月子期间,吃陪月婆做的菜是所谓的理所当然。吃得到妈妈和家婆做的菜是一种福气。我更有福气的是,吃到了一碗好友做的菜,一碗猪脚醋,诗佩的猪脚醋。
小继森出世后第十三天,好友诗佩说要来找我。我想她这么一个道地的岛民,要过海好像有点不放心。但她坚持要来。结果我一整天都在等她。心里七上八下的。想起一位也是道地岛民的朋友说,她很想去北海的家乐福可是不敢去,因为怕一不小心就把车子驾到亚罗士打去。然后又喃喃自语的说,搞不好会把车子驾到泰国去,没有护照不懂回不回得来。就是一副典型的槟城岛民的样子。
到了傍晚时分,诗佩终于到了,她带来的不只是同事们的礼物和祝福,还有一碗她煮的猪脚醋。
猪脚醋原本就是我喜欢吃的菜色。做月子期间如果没有这道菜,我想日子就更加苦不堪言了。更何况这是好朋友做来的菜。装载着满满的祝福和关怀。
到了小继锴出世的时候,诗佩还是有来。这一次,她是白天来的,没有带来猪脚醋;却带了一个男人来, 就是同事书翔啦。

超级父母

/晓琪,祎帆及声心/
我一直很庆幸住得离娘家很近,白天可以把孩子寄放在那里专心工作。又离婆家不是很远,常常可以回去吃吃客家菜。心里特别佩服那些样样事情都自己来的父母。
旧同事声心就是一个例子。
声心和他的太太晓琪都是来自砂劳越。据他说当他是在大学修读着硕士课程的时候,以砂华代表的身份去机场接大一新生机的时候邂逅晓琪的。在第一眼看见这女孩,他就决定要把她娶回家了。
晓琪大学毕业后他们就结婚了。
婚后他们就一直留在槟城工作。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们就是兼顾着工作和看顾孩子。这当中的辛苦,相信只有他们俩夫妻才能够明了。
他们的女儿 祎帆 有着白白的皮肤,卷卷服服的头发,说话的时候,好像一个小大人般, 长得特别可爱。
声心现在已经离开了学院,去进修他的博士课程。(他确是我们超想念的同事,尤其是他那说也说不完的笑话,我们也一直期待可以再一起共事)他们也将在年底迎接第二个宝宝的到来。真心祝福他们这个远离家乡的家庭,幸福美满。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小继森生病了


九月二十一日星期日是孩子的爸的生日。晚上我们准备了半粒蛋糕和一瓶红酒,邀请了好朋友CK到家里来。两个孩子睡着之后我就去陪伴孩子了。留下两个男人在高谈阔论国家大事。
凌晨一点半,小继森突然在睡梦中呕吐起来。哭闹着醒来后开始腹泻。我们看着情况有点不对,就开车把弟弟继锴送到妈妈家后,火速把他送到医院去。
到了隔天下午,呕吐和腹泻的情况不但没有好转,还更为严重。医生就在他的左手插上管子吊点滴,也取了他的粪便做化验。看着他小小的手戴着不改戴的东西,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在眼眶里打滚了。除了自责还是自责,为什么没把孩子照顾好,让小小的孩子受这样的苦。
接下来在医院的八天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度过的。
化验结果出来了。小继森是感染了轮状病毒(ROTAVIRUS)天呀,这东西我在报章杂志里看过,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为小继森诊治的DR.TEH是一直以来小继森看的医生。打从小继森出生到现在,所有的预防针啦,大病小病啦都是他在处理。他确实是我们信任的医生。我不清楚现在是否还有父母会在孩子生病是要求医生给抗生素,以便让孩子‘快快好’。有或许还有医生在做这样的事情。生为父母,我们也希望生病的孩子可以‘快快好’。可是我们更了解长期频密服用抗生素的坏处。DR.TEH就是不随便开抗生素的医生,而且对小孩和家长的耐性都很好。
经过医生不厌其烦(是真的不厌其烦,我们可是很麻烦的家长呢!)的解说,再加上我自己找的一些资料和同事朋友提供的资料,我大概可以整理出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病毒了。这七十年代发现的病毒因为形状似车轮而命名为轮状病毒,是一种传染速度极快的病毒。会造成孩子呕吐腹泻甚至脱水五至十天。至今没有任何特效药。我们可以做的是要在这段时间里耐心的照顾孩子卫生及饮食。孩子喝的奶粉不能喝了,要改喝豆粉。还要时时刻刻补充解质体(ORS)。排泄物清理的重要性更是不在话下了。
到了第五天,我也开始呕吐腹泻。被传染了。两母子共住同一间病房,两张床接连在一起,终于不必因为挤在一张病床而腰酸背痛了。阿Q一点。
第六天,小继森插着针管的左手开始发肿,医生把针管拔掉之后改用口服药。一整个下午,他就是一直看着他的左手,好像重新认识它一样。
第七天,小继森排出第一个条状的大便。我开心地用手机拍摄下来。至今还保存着。
第八天,小继森可以出院了。我的医生问我,你好点了吗?我忙说,好了好了。
我紧紧拥抱瘦了一圈的孩子。八天的朝夕相对,我看见比我还要勇敢坚强乐观的孩子。想起他在十六个月大的时候还不是很会走路,可是他每天都很努力的扶着墙壁学着走。看得我们都觉得心疼。也想起他在十八个月大的时候拼命的学穿鞋,即使我告诉他说你这个年纪还不会自己穿鞋是不要紧的,他还是每天努力的练习穿鞋。一个星期后,妈妈发现他果然会自己穿鞋,而且不会左右不分。我为此事曾经深深懊恼,身为他的妈妈,我不但没有鼓励他,帮助他,还差点抹杀了他的坚持和信心。经过这八天的抗病期,我更认识我这个孩子了。虽然大家都说他有点笨重,不够灵活,有点沉默,不够活泼。可是我的孩子,小继森,他勇敢坚强乐观而且坚持自己的信念。
孩子,妈妈想要告诉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锻其心志。
你做得很好。
妈妈谢谢你。

孩子的到来


/在妈妈肚子里三个月大的继森与继锴/

老大继森是在我们满心期待下到来的。他没有给我太多的麻烦,乖乖的在子宫里待了三十九周才出世。老二继锴来得有点意外,我们却也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他。他在三十六周大的时候,乘着元宵节好热闹,迫不及待的要来看世界。
我之前一直在想,如果上天给我一男一女,多好多完美。这应该是很多现代父母的向往吧。
这个想法在后来就有所改变了。
孩子的爸是家中独子。如果我只有一个儿子,那我的孩子将不只没有兄弟,也没有任何堂兄弟。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爷爷是独子,爸爸是独子,他也是独子。他说那种孤独的感觉在过年和清明更是显然。团圆饭就自己这么一家在吃。清明节扫墓,别人都是一大群人在扫。他们的祖先就只有他们这么一家在扫。
现在我想,还好我有的是两个性别相同的孩子。我的两个孩子,可以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及分享彼此的成长。将来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可以一起扶持,互相帮助。即使各自有了家庭,也知道有另一个家庭,和自己拥有同样的姓氏,同样的血脉。
如果我真想有个女儿,那我又想让她有个同样性别的伴的话,那生孩子这事,岂不没完没了?

小天使

/我们家的两个小天使/

最近打开报章,先关心的莫过于我国的政坛趋势,哦,这里不谈政治。还有一件让我看了觉得心疼的新闻就是中国奶粉中毒事件。至今已有六名儿童死亡,数千名儿童因为肾结石而在接受治疗,数以万计的人受到影响。看着那一张张令人痛心的照片,病床上茫然无助的孩子,病床边心力交瘁的父母。天底下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对象,是我们的孩子。
奥林比克运动会开幕典礼后,有同事笑言真替李宁捏了把了冷汗。还好那火炬没在半空中灭了下来,因为是中国制造的嘛。
这世上任何争权夺利的,牟名求利的事情都不应该殃及孩子。为了加重奶粉的重量以便牟取更多利润而危害孩子的健康这事情做出来,就太没有社会责任了。
常常也在报章新闻里看到一些虐待儿童的事件。有些是亲属,甚至是父母所为的,有些是非亲属所为的。没有一个是不叫人心疼的。
很想对这些不爱护儿童的人说:如果你不能当他们是自家的孩子,就请把他们当作一个生命来尊重吧。
难道他们不知道,小孩和音乐是人间的两大小天使吗?

外婆送的礼


/外婆分别在继森与继锴十二天大的时候送来的礼/

妈妈是福建人。据她说福建外婆要为外孙准备礼物,分别是在出生十二天的时候,四个月大的时候和一岁的的时候。至于内孙就没有这个习俗了。因为内孙是自家人嘛。
我的两个孩子都有幸接受这外婆送的礼。孩子们十二天大的时候,外婆送来了三大袋的礼物。分别是给孩子的十二套新衣服,袜子,手套,毛巾,被单以及刻有孩子生肖的金牌和金链。其中包括了一套要在满月当天穿的粉红色的衣服鞋子和帽子。还有一些给我的补品。装在三个红彤彤的袋子里。

孩子们四个月大的时候,外婆送来了十二套新衣服,两双软底鞋子。

小继森一岁生日的时候,外婆给了他一个大红包,一辆脚踏车,十二套新衣服,一双硬底鞋子以及两顶帽子。(据说小孩要在一岁之后才可以穿硬底鞋子)

在小继森刚度过得两岁生日,也同样收到外婆送的一双球鞋。

不懂的是为什么做外婆的总是要送上新衣服及鞋子?是不是意味着希望外孙们一生都穿好的衣服好的鞋子,过好的生活?

妈妈是个念旧的人。到了今天她还保留着我们外婆送给我们兄弟姐妹的衣服。外公外婆并不是富裕人家,却也坚持传统习俗给每一个外孙送上该送的礼。也难怪以前的人会说生女儿是赔钱货了。。

两个小孩



我有两个小孩。老大叫郭继森。两岁。老二叫郭继锴。六个月大。他们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人了。
大学毕业后,就在学院教书,一教就是四年。虽然非常喜爱这份工作,喜欢和学生相处在一起。但却一直觉得,生命好像就此停顿了。茫茫然然的重复着生活,为生活而生活。想要继续深造嘛,好像有点力不从心。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自己再有所成长。
一直到我拥有了第一个小孩后,这种空虚感马上一扫而空。虽然日子过得很忙碌,又因为哺喂人奶而走不开。但这种满足感却让我明白为什么造物者让我为人子后为人母。生命的喜悦原来就在于这代代相传的过程。
我想为小孩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哺喂人奶。经过那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长篇故事后,小继森总算喝了六个月的人奶。符合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鼓吹。小继楷也喝了大约五个月的人奶。这里头有着另一个故事了。心里头是满足且踏实的。我总算为我的小孩做好了第一件事。
而接下来,我该为我这两个小孩做些什么呢?
就写些故事吧.关于我,关于我的那个小孩,关于我们的故事。
故事, 就从这里开始。
我有两个小孩。老大叫郭继森。两岁。老二叫郭继锴。六个月大。他们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人了。。。

孩子四个月




/孩子四个月大用来‘开味’的饼串/

两个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我是有着同样的心情的。就是为自己还能够个孩子们哺喂人奶而感到欣慰,也有松点气的感觉。呵,总算坚持了四个月。哥哥继森就幸运些,到了六个月大,还是以全人奶哺喂,完全没喝到配方奶粉。后来我因为住院服用抗生素而被迫停止哺喂人奶,哥哥继森才接触到配方奶粉。我和妈妈就开始了一段艰难的育儿过程长达数个月。常常在接到电话之后消课赶回家,面对着一整天滴奶不沾的孩子而束手无策。想尽办法只求他喝下一瓶奶。弟弟继锴现在七个月大,也开始以全奶粉喂食。到目前只可以说,还好。也希望可以一直好下去。
两个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我的妈妈,孩子们的外婆表现得比我还要兴奋。早上孩子们冲好凉之后,她就为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新的软底鞋子,带上新帽子。把孩子们放在手推车里,就开始实行她的‘开味’大计。首先她在孩子们的胸前戴上事先准备好的饼串。也就是用线串起的十二个圆饼。再将这十二个圆饼逐片往孩子嘴唇来回擦拭。接着把孩子们推到饭厅里去。餐桌上也已经有着鱼啦,鸡肉啦,菜啦等等。她就把这些食物逐个逐个让孩子们尝尝。这一切一切,都是希望将来孩子们什么都敢吃,吃得健健康康,白白壮壮。
在这一整天里,孩子们除了睡觉的时间外,就是让我们当模特儿般猛换衣服拍照了。
奇怪的是为什么我的妈妈会有个原本不吃菜,到了怀孕期为了自己的孩子才开始吃菜的女儿?